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旅游 > 文旅V觀察 > 小米文旅秀

非遺煥彩油紙傘

2024-01-17 11:05:47大公文旅 作者:米廣弘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米廣弘供圖

  “撐開一把傘,收攏一支竹”,一把傘在人的心目中是一種物化的文明。

  “竹枝撐骨薄綢衣,巧匠神工技藝奇。”在我印象中,傘匠是坐在傘鋪埋頭做傘修傘的老頭,門口掛著很多傘,待修的,已修的,時不時地飄出一股濃濃的桐油味,因為那時的傘都要上幾遍熟桐油。

  那時的傘,傘柄、傘骨都是竹子做的,傘面多是用布,涂抹了幾層桐油后,傘可以防水,但也變得沉重,遇到風,大人撐著也很吃力,更不用說小孩子。女孩子則都喜歡撐一種輕巧的油紙傘,紙傘輕巧,被桐油刷至半透明,顏色也多,缺點是紙質脆,一曬太陽容易裂開。街上行走的人多時,一不小心傘面就會被別人的傘戳個洞。油紙傘有了洞或開裂了,就得找傘匠修補,傘匠剪一塊棉筋紙貼上去,再拿柿油一刷,就補好了。

  “油紙傘中凝怨黛,丁香花下濕清眸。”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詩《憶江南》中可以看到油紙傘的影子,盛唐時期已經(jīng)以傘為媒,在演繹一段段的千古奇緣故事當中扮演重要角色了。

  傘在文人筆下還有著很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在四大神話愛情傳說之一的《白蛇傳》里,許仙與白素貞的愛情始于一把傘——借傘,還傘,說書先生說到這里時總會特別強調“傘”對于這段愛情的不吉利,因為傘字諧音“散”,最后兩人果真被拆散。傘就又成了讖語和伏筆暗示。

  在“雨巷詩人”戴望舒最有名的那首詩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油紙傘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有了這把傘,就為行走在雨巷里那結著愁怨的姑娘增添了無限的靈動。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一定也出現(xiàn)了一個撐油紙傘的姑娘吧。

  文人雅士經(jīng)常在傘面上題詩作畫,附庸風雅,娛樂消遣,便催生了油紙傘的文化呈現(xiàn)。油紙傘文化內涵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其作用已不單單是遮陽避雨。每逢江南人家娶親成家,娘家人總會贈送一把油紙傘,作為嫁妝給新娘,它不僅是男女間結婚的信物,也寄托著少男少女對婚姻生活的美好希冀,寓意著多子多福。

  油紙傘之后就有了洋傘。20世紀80年代,洋傘開始流行到生活的城市,屬于時尚而又奢侈的東西。因為那時男人擋太陽是戴草帽,即使下雨天,也很少見男人撐洋傘。但潮流是擋不住的,紙傘漸漸退出人們的生活,沒幾年連街上的傘匠店也因生意蕭條而關門了,而洋傘越來越普遍和低廉,即使壞了,也少見人去修了。

  我多想與你同撐一把油紙傘,游蕩在雨中悠悠的錢塘岸。你的愛何時變得傷感,致使日月都殘缺不全。那擱淺的小船,成了遙遠的夢。靜靜的小河灣,成了歷史照片。撐不開的雨傘,成了恒古的記憶。各種色彩的傘,在黛色的山巒,在粉白色的梅林之間,時隱時現(xiàn),像一條流動的彩帶在山林間舞動、舒展、翻飛。油紙傘作為地方代表性項目,近年來借力互聯(lián)網(wǎng)銷售,成為“潮品”,從走進古裝電視劇,到為亞運盛會“添彩”,展現(xiàn)出非遺煥彩的巨大魅力。

  傘的變遷也是時代變遷的縮影,唯有撐著油紙傘在雨巷中彷徨的記憶,像詩句一樣烙印在我的腦海里。

責任編輯:張菡

相關內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