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旅游 > 文旅V觀察 > 小米文旅秀

烏爾善:電影要傳承好中華文化精神

2023-11-27 10:02:57大公文旅 作者:米廣弘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米廣弘供圖

  《封神第一部》研討會近日在京舉辦。與會專家認為,《封神第一部》有力推動了中國神話史詩類型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以年輕的視角與中國原創(chuàng)的美學風格,讓經典神話故事跨越時間之河,與當代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產生共鳴,影片在劇本創(chuàng)作、美學系統(tǒng)、工業(yè)化探索等維度都具有較強的意義與價值。剛剛閉幕的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暨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獲得了最佳故事片獎。研討會后,知名導演烏爾善接受了專訪。

  影片從籌備到上映歷時近10年,“‘封神’故事流傳千年,其中包含了時代的變革、善惡的斗爭和英雄的成長,是中國最經典的神話故事之一。”烏爾善表示,在當下以先進的電影技術和當代的思想解讀重新講述“封神”故事,不僅因為它是最適合改編的中華神話史詩,更因為可以從中追溯并傳承好連綿不絕的中華文化精神。“中國電影市場需要一部能夠反映我們民族文化本質、我們每一個人心靈成長過程的神話史詩電影。”

  作為“神話史詩”的《封神第一部》,以精準的類型定位、自覺的文化建構和價值觀承載意識,在資源整合、敘事和美學表達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策略制定與落實,在項目開發(fā)與統(tǒng)籌上給予電影產業(yè)重要啟示。在他看來,影片在類型認知亂局中找到了對接觀眾心理的敘事核心與情感價值,以“英雄之旅”和“家國敘事”對觀眾進行道德詢喚,在美學表達上,影片以虛實結合的手法,整合了中國古代藝術特征和地理風貌,極大增強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神話史詩類型對文化資源在內容、風格、主題上的匹配度要求較高。烏爾善認為,以《封神第一部》在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及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方面的有效經驗為切入點,秉持開放包容,是推動電影工業(yè)化的必經之路;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是電影人打造文藝精品的創(chuàng)作標準。

  烏爾善指出,《封神第一部》是一部讓人沉浸的電影作品。觀眾在欣賞這部電影的同時,能夠感受到電影所帶來的視覺和聽覺享受,其出圈之處不僅在于劇情設定的精彩、角色性格的展現(xiàn)、修辭手法的運用、人物情感的表達和視聽效果的處理,更在于它深度挖掘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內涵,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烏爾善舉例稱,影片的視效總監(jiān)是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道格拉斯·漢斯·史密斯。2016年,烏爾善邀請他來到中國,去山西、陜西、河南開展了一個月的考察,在山西走訪永樂宮、玉皇廟看壁畫和彩塑,了解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美學形態(tài),在陜西寶雞參觀青銅器博物館了解商周的文化,去河南殷墟了解殷商的文化。

  《封神第一部》最顯著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了一種區(qū)別于其他國家奇幻類型、神話類型的中國獨有的電影類型。他表示,新時代,中國電影工作者在不斷強化全球化、國際化視野的過程中,應當理直氣壯地倡導,用實力打造國產大片。中國電影要真正強大起來、要走出去獲得國際海外影響力,需要有這樣的文化自信。據介紹,該片的創(chuàng)作團隊來自21個國家。

  該片的票房口碑,先抑后揚的市場表現(xiàn)反映了觀眾與類型的互動情況,觀眾仍然從創(chuàng)作者提供的情感核心中找到了永遠不吝贊美的價值。他最后說到,《封神第一部》是《封神三部曲》的開篇之作,我與主創(chuàng)團隊將通過電影三部曲的方式講述經典,如果說第一部的故事講的是覺醒和回歸,其實正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里所說的“修身”,而后面姬發(fā)回到故鄉(xiāng)之后就會有“齊家”和“治國”層面維度的故事發(fā)生。“我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正是《封神三部曲》的當代意義。”

責任編輯:張菡

相關內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