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旅游 > 文旅V觀察 > 小米文旅秀

《三體》在動畫“出圈”

2022-12-26 17:11:23大公文旅 作者:米廣弘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隆冬時節(jié),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的《三體》動畫在嗶哩嗶哩(簡稱“B站”)上線,首周兩集連播。前兩集在B站播放量超1.4億,有近620萬人在線“追番”(訂閱),引發(fā)又一輪“三體熱”。

  《三體》一直廣受企業(yè)家和互聯(lián)網(wǎng)圈的追捧,衍生出大量文章分析其中的“海量隱喻”,甚至總結出“三體互聯(lián)網(wǎng)戰(zhàn)略”、“三體管理學”之類的概念。尊重原著氣質、以動畫展現(xiàn)原著經典內容,具有精良的畫面制作,給人以宏大震撼的視聽感受,是《三體》動畫圈粉的第一個原因。

  小說《三體》以恢宏的筆觸描繪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體文明”,被譽為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在表現(xiàn)宏大的故事主題之時,《三體》動畫嘗試打破動畫的年齡限制,朝著更廣泛、寬闊的年齡領域拓展。小說《三體》中有不少突破想象力的科幻創(chuàng)意,比如智子、多維空間、腦波交流等。脫離了文字的想象力,《三體》動畫制作團隊和核能、量子力學各方科學家、顧問團隊,定期交流溝通,反復打磨作品,將這些科幻創(chuàng)新展現(xiàn)得具有“實感”,呈現(xiàn)出豐富的科幻視覺體驗。為了還原小說的冷峻質感,動畫制作團隊采用了傳統(tǒng)手K(手工繪制)關鍵幀的方式,呈現(xiàn)賽博朋克風格。

  技術水平決定一部動畫能不能“啟航”,講故事的能力則決定一部動畫能走多遠。小說《三體》具有宏大的故事架構、嚴密的科學邏輯、瑰麗的人文想象,處處滲透著中國哲思;它描繪了一個奇妙龐大的“三體”文明,探尋了人與人之間、人與技術之間以及人類與整個宇宙的關系;它約90萬字、故事跨度超過千年,要濃縮成十幾集的動畫,改編難度極大。

  原作描繪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創(chuàng)造了中國科幻小說的奇跡,使其成為最具價值的中國科幻IP,早早開啟了電影、劇集以及動畫的影視化改編之路。

  《三體》動畫改編是在第一部基礎上展開第二部最精彩內容的講述,開篇即是原著第一部末尾的“古箏行動”,第一部的主體內容則通過字幕和回憶片段的形式體現(xiàn)。這樣直接將第二部小說中沖突更多、節(jié)奏較快內容呈現(xiàn),顯然更適合影視動畫的形式,也展現(xiàn)了編劇對原著充分而深刻的理解,在故事取舍、敘事節(jié)奏等的把控度。

  作為《三體》IP影視化的“先行者”,主創(chuàng)團隊在制作過程中更與多家科研機構合作,保證創(chuàng)作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科學依據(jù),力求在劇情設計上強化硬科幻屬性。動畫除了在劇情上有些地方產生了多余和冗余之外,畫質和建模以及人物形象的設定,倒也還算符合大眾心目中的想象,對于鏡頭的剪輯、切換,動態(tài)渲染等,也屬動畫作品的較高水平。

  不管怎么說,《三體》動畫又將《三體》拓展到了新的二次元領域,同時,動畫把情節(jié)具體到社會中的每個人,兼顧了原著的人文關懷。動畫嘗試在宏大世界觀、宇宙觀之下聚焦人性、有著中國人思考的故事,用中國人的價值觀去理解宇宙,“不是超級英雄拯救世界,我們更強調整個人類的命運共同體”。(作者:米廣弘,大公文旅特約作者)

責任編輯:王怡婷
大公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內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