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旅游 > 文旅V觀察 > 小米文旅秀

于“天下巨觀”處尋找足跡——游恒山懸空寺

2022-05-12 14:46:17大公文旅
字號
放大
標(biāo)準(zhǔn)
分享
  古人春風(fēng)得意,是因為登科;徐霞客春風(fēng)得意,卻因為登程。

  用今天的話說,他一輩子“在路上”,尋找屬于自己的“詩和遠(yuǎn)方”。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錢謙益所說:“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記》千古奇書。他的足跡遍及明代兩京十三布政司,相當(dāng)于現(xiàn)今的19個省、市、自治區(qū),東到普陀山,西到騰沖邊陲,北到長城、盤山,南到羅浮山,從名山大川到僻靜鄉(xiāng)野,他一邊旅行一邊記錄,留下了長達(dá)63萬字的《徐霞客游記》。其中《游恒山記》短小精悍,文字優(yōu)美,寫景與抒情結(jié)合完美,可堪一讀。

  被列為中國“五岳”之一的恒山,歷史上有一長串名稱,分別叫常山、恒宗、元岳、紫岳。恒山尊稱“北岳”,成為中原之北地的萬山宗主,相傳是4000多年前舜帝北巡時叩封的。后來,秦始皇為敕封天下十二名山,也曾親臨恒山。人們概括五岳,說泰山雄,華山險,衡山秀,嵩山奧,而恒山獨得一個“奇”字。唐太宗在《祀北岳恒山文》中所說:“寶符臨代邦之美,靈蛇表陣勢之奇。”

  《游恒山記》通篇充實豐滿,不但山景風(fēng)光盡顯筆下,而且活脫脫刻畫出登山之人的勉力求索,與《游雁蕩山記》之形象刻畫有異曲同工之妙。浙江樂清的雁蕩山名氣很大,素有“海上名山”之譽,自唐宋以來,游者云集,它的幽、奇、險、峻深深地吸引了世人。

  天下名山,有“奇”字之稱的并不少,如黃山、廬山、武夷山、張家界等,那么恒山的“奇”表現(xiàn)在哪呢?北宋畫家郭熙說:“泰山如坐,華山如站,嵩山如臥,常山如行,衡山如飛。”常山即恒山。一個“行”字,道出了恒山重重疊疊的山峰奔突騰躍、逶迤磅礴的地貌特征和氣勢,讓原本靜態(tài)的山呈現(xiàn)一種極具動感的美。恒山總體面積不大,山脈長而窄,群峰幾乎在一條線上傾斜排列,恰像一條巨龍馱著“龍翅”由西南向東北飛馳。這便是它的“奇”了。

  但凡天下之山,“奇”與“異”常連在一起。恒山在歷史上也明顯“異”于別的名山,其表現(xiàn)在于古代許多帝王、名將都在此打過仗,讓這里成為名冠天下的戰(zhàn)場。春秋時,代國靠恒山而存天下;戰(zhàn)國時,燕、趙憑恒山而立天下;西漢時,匈奴借恒山而爭天下;東晉時,慕容氏踞恒山而威天下;北魏時,拓跋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北宋仗恒山而守天下;金代恃恒山而鞭天下;元朝跨恒山而得天下……所有這些,都是恒山異于其他“四岳”,并最可引為自豪的。也正如此,恒山還有“人天北柱,絕塞名山”的稱譽。

  恒山最為“奇異”的風(fēng)光,在懸空寺。當(dāng)人們長途跋涉,穿越無數(shù)荒山峻嶺后抵達(dá)恒山時,最先映入眼中的便是懸空寺。“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名山多古寺,但寺廟多建在根基牢固、視野開闊的山麓或山頂,很少隱藏在半空的絕壁中,而懸空寺是個例外。不知道古人為何要選擇在這么一處勢如累卵的峭壁上營建殿閣?;蛟S,那時他們并沒有刻意讓懸空寺成為不朽的作品,而只是幾個建筑工匠純粹出于天然的制作激情罷了。

  懸空寺的殿宇樓閣,由低向高三層疊起,高低錯落,離谷底將近百米,完全依附于絕壁之上。登寺的石徑亦掩隱在巖縫之中,給人以上天無路之感。人在遠(yuǎn)處抬頭張望,只見層層疊疊的殿閣,僅用十?dāng)?shù)根細(xì)細(xì)的木柱子支撐起來,仿佛稍有風(fēng)吹草動,就會隨時傾塌似的。進(jìn)入其間,木制樓梯與明廊或暗廊相互溝通,迂回曲折。行走其上,步伐搖晃,不時傳來“清空、清空”的聲響,使人深切體會到“懸空”的驚險。

  懸空寺布局凌空危掛,險象環(huán)生,閣樓廊道似虛而實,似危而安,實中生巧,危里見俏,讓人每踏出一步都會觸目驚心,靈魂戰(zhàn)栗,又讓人覺得每進(jìn)一步皆是美如畫卷,妙不可言,同時還有一種奇險感緊緊地抓住游人的好奇、好勝之心。歷史就這樣在無意間造就了奇跡:這座被稱頌了1500多年而且將繼續(xù)被稱頌下去的寺廟,就這樣成為千秋萬代的建筑藝術(shù)典范,大旅行家徐霞客贊美懸空寺為“天下巨觀”。(圖文:米廣弘,大公文旅特約作者)

責(zé)任編輯:王怡婷
大公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相關(guān)內(nèi)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