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評論 > 點擊香江 > 正文

?點擊香江/究竟應該如何認識“新聞自由”?\屠海鳴

2021-06-21 04:23:41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警方以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壹傳媒五名高管,并凍結所涉三間公司相關財產。連日來,香港各界普遍表示支持,但也有人為其“鳴冤”,稱香港警方打壓“新聞自由”,造成“寒蟬效應”,香港輿論環(huán)境從此惡化,港人今后什么也不敢說,云云。這些辯白初聽上去似乎有幾分道理,實際上,卻表現(xiàn)出對法律的藐視。香港居民享有新聞自由,但新聞自由并非沒有邊界,無法無天無人可管。

  那么,究竟該如何認識“新聞自由”?香港是法治社會,香港社會必須沿法治軌道運行,因此,必須從法治的角度認識“新聞自由”。

  從基本法看“新聞自由”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基本法是依據憲法制定的,在香港具有憲制地位。認識“新聞自由”,必須從基本法里面找依據?;痉ǖ诙邨l訂明:“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游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那么,這里所訂明的“新聞自由”有邊界嗎?常識告訴人們,世界上沒有無邊無界的自由。常識還告訴人們,對基本法這樣的具有憲制地位的法律,重點是要理解其核心要義,這就需要把相關條文對照著看,不能只看一點,不計其余。

  基本法并沒有具體界定“新聞自由”。但基本法第一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第十二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qū)域,直轄于中央人民政府。”對照這兩條可以看出,第二十七條所訂明的所有“自由”,均不能挑戰(zhàn)一個中國原則。這就是邊界!

  那么,這個邊界是對所有的媒體人都適用、還是只對一部分人適用?基本法第二十五條訂明:“香港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對照這一條可以看出,無論是普通記者、編輯,還是傳媒的高管,抑或是傳媒的老板,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并不能因為某些人在媒體位高權重、在業(yè)內知名度高,就多了一塊“免罪金牌”。

  從國安法看“新聞自由”

  香港國安法是一部兼具實體法、程序法和組織法的綜合性法律,也是落實基本法的一部法律,其規(guī)定更為詳細,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性。這部法律訂明了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恐怖活動罪、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四類罪行。

  對“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的定義,體現(xiàn)在第二十九條:“……請求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組織、人員實施,與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組織、人員串謀實施,或者直接或者間接接受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組織、人員的指使、控制、資助或者其他形式的支援實施以下行為之一的,均屬犯罪:……(四)對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制裁、封鎖或者采取其他敵對行動;(五)通過各種非法方式引發(fā)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居民對中央人民政府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的憎恨并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犯前款罪,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罪行重大的,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據香港警方所指出,《蘋果日報》刊登了數十篇呼吁外國制裁及對國家和香港特區(qū)采取敵對行動的文章,正是涉嫌違反國安法第二十九條。

  也許有人會認為,媒體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發(fā)布新聞的平臺,作為平臺,應堅守中立原則,不干涉文章作者、或采訪嘉賓的立場觀點,媒體在刊發(fā)、播發(fā)文章時,經常會打出一句話:“文章/嘉賓立場不代表本報/臺立場”,有此為據,媒體可以不負責任,由作者文責自負。這個看法是偏頗的!事實上,“文責自負”應分成兩部分來看。第一,無論是媒體、還是作者,均無凌駕于法律的特權,如有涉嫌違法的言論在媒體上出現(xiàn),既要追究作者的法律責任,也要追究媒體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第二,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媒體不干涉作者的立場、觀點,或聲明作者為新聞事實的真?zhèn)呜撠?,這些是有道理的,也是傳媒的行規(guī)。

  從正常與非正常角度看“新聞自由”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日前在會見傳媒時表示,被捕人員涉嫌勾結外國勢力,乞求外國對香港特區(qū)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制裁或敵對行動,危害國家安全。此次行動與正常新聞工作無關,針對的是涉嫌利用新聞工作為工具、做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任何人或公司嘗試以新聞工作為保護傘或掩護,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特區(qū)政府必定會以最嚴厲的措施依法打擊。

  李家超此言提出了兩個值得重視的概念:“正常新聞工作”、“非正常新聞工作”。所謂“正常新聞工作”,就是客觀公正地報道新聞,恪守新聞真實性原則,不逾越法律底線。所謂“非正常新聞工作”,則是以“新聞工作”為工具,捕風捉影,顛倒黑白,夸大其詞,小題大做,煽風點火,披著“新聞”的外衣,實施不可告人的計劃。比如,2019年“修例”期間,《蘋果日報》等傳媒造謠生事,稱一旦“修例”成功,“滿街都是逃犯,人人皆可送中”,煽動市民“反抗惡法”,令“修例”這樣一個純法律性質的事情,變成了“打壓人權”的“靶子”,釀成了持續(xù)暴亂。

  “非正常新聞工作”涉嫌違法,警方堅決打擊,此乃天經地義!打擊“非正常新聞工作”,并非打壓“新聞自由”,恰恰相反,是尊重和維護“新聞自由”。此舉可以淨化輿論生態(tài)環(huán)境,令市民免于被假新聞欺騙,免于被不法媒體人綁架,免于被無良媒體“牽著鼻子走”,這也是保護人權的體現(xiàn)。

  筆者是學習新聞傳播出身,對什么是正常和非正常新聞工作有著深刻的研究。“修例”風波,“新聞自由”被濫用,是持續(xù)動亂的深層次原因之一。撥亂反正,市民須認清“新聞自由”的邊界,如此,才能擺脫被欺騙、被騎劫的命運。

 ?。ū疚淖髡邽楦蹍^(qū)全國政協(xié)委員,香港新時代發(fā)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註:《大公報》獨家發(fā)表,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