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內(nèi)地 > 正文

回訪哈達鋪 重溫與大公紅色淵源

2021-06-19 14:51:13大公網(wǎng) 作者:李曉蓉、張菡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由甘肅省委宣傳部主辦,大公報、大公網(wǎng)承辦的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故事——“百年大公見證紅色甘肅百年記憶”紅色之旅采訪活動自6月17日在甘肅蘭州啟動以來。已走訪蘭州戰(zhàn)役紀念館、八路軍蘭州辦事處,18日采訪團一行抵達宕昌縣哈達鋪鎮(zhèn)。

  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辦公室主任趙王林向采訪團介紹,1935年9月18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到達隴南的哈達鋪后,毛澤東就是看到在《大公報》上,登載有陜北紅軍劉志丹和徐海東部隊活動和陜北根據(jù)地的消息,才決心率紅軍去陜北建立抗日民主根據(jù)地。《大公報》為中央紅軍指出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一張報紙定乾坤”,這句在當?shù)貜V為流傳的佳話,精煉地描述了《大公報》與這一岷山東麓川壩重鎮(zhèn)在戰(zhàn)亂年代結(jié)下的不解之緣,及其對中國革命事業(yè)無可替代的貢獻。

圖:采訪團一行抵達哈達鋪,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前合影留念。/記者 曹嘉鑫攝

  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里展示的“一九三五年八、九月《大公報》復印件”中,《關中匪情》、《陜北軍事形勢轉(zhuǎn)變》等標題清晰可見。

采訪團一行在當年發(fā)現(xiàn)《大公報》的郵政代辦所內(nèi)翻閱當年報紙的復本。/記者 李曉蓉 攝

  紅軍街采訪 感受紅色基因代代傳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大公報記者范長江曾到西北地區(qū)進行采訪,在《成蘭紀行》通訊中,他筆下的甘肅那時深受鴉片之毒,村莊“沒落蕭條”、人民“因循茍且”的過活。年輕一代的記者抵達甘肅,透過哈達鋪一角看到的則是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紀念館主館出來,附近是一條長1200米的“紅軍街”,多處紅軍遺址得以保存。如毛澤東、張聞天住過的“義和昌“藥鋪、紅一方面軍指揮部、毛澤東宣布到陜北去而召開的“團以上干部會議”舊址關帝廟,和當年發(fā)現(xiàn)《大公報》的郵政代辦所。

紅軍街涼粉店楊大姐向采訪團記者介紹店鋪運營情況。/記者 劉俊海 攝

  記者在紅軍長征一條街上采訪,走進一家紅軍涼粉店,被賣涼粉的楊大姐催生“趁年輕要生仨娃”。“如今政策放開了,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該要就要。”楊大姐表示。旁邊的當?shù)乩洗鬆數(shù)弥浾咧挥幸煌抟踩滩蛔〈叽伲脻鉂獾奈鞅笨谝粽f“娃多了好”。

  在紅軍一條街上有個哈達鋪小學,采訪時趕上學生們放學。馬聰同學說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發(fā)射讓他很振奮,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研究航天航空的科學家。

在紅軍街小亭子里正在認真寫作業(yè)的哈達鋪小學學生高紫涵。/記者 李曉蓉 攝

  在紅軍街盡頭,記者在亭子里發(fā)現(xiàn)一個正在認真寫作業(yè)的女孩。女孩名叫高紫涵,在哈達鋪小學讀四年級,因回家路程較遠,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奶奶這幾日白天要外出收藥材,所以她和妹妹中午就在附近小店解決吃飯問題,雖然沒人督促,還是認真的完成作業(yè)。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老師。

  小亭子旁邊有一個水果攤,攤上有西瓜、香蕉、橙子等,以及南方當季的荔枝。賣水果的大姐介紹,在我們這大山深處,現(xiàn)在想吃啥水果都有,像這荔枝才8元一斤,和很多大城市的價格差不多。

責任編輯:李孟展

相關內(nèi)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