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財經 > 田灣點經 > 正文

全球面臨能源安全挑戰(zhàn)

2022-04-03 04:23:42大公報 作者:李靈修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眼下逆全球化潮流盛行,脫鈎事件時有發(fā)生,再加上地緣沖突不絕,大國對立情緒升溫。保護主義肆虐之下,能源安全問題成為了擺在執(zhí)政者面前的頭等大事。

  從資源稟賦來看,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特征明顯。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中國煤炭儲量1432億噸,全球占比13.3%,僅次于美國(23.2%)、俄羅斯(15.1%)和澳洲(14.0%)。原油方面,2020年中國原油儲量259.6億桶,全球排名第十三位,但全球儲量占比不足2%。天然氣方面,2020年中國天然氣儲量全球占比不足5%,但較2000年已經增長了五倍。

  中國油氣儲備設施與西方國家的差距也較為明顯。2019年,中國包括國家儲備、石油公司和商業(yè)油罐儲油的庫存在內的國家總儲備約為80天的需求量,低于國際能源署對成員國儲備至少90天的淨進口量的石油要求,而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石油儲備分別達到158天、161天和127天。

  也是由于自身儲量較低,中國油氣進口依賴度長期高企。其中,2021年中國原油對外依賴度上升至72%,連續(xù)四年在七成以上;2021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超過1500億立方米,較2010年166億立方米提升逾九倍,天然氣對外依賴度也從2010年的15%上升至2021年的45.8%。

  須注意的是,油氣等大宗商品交易遵循著“東方交易、西方定價、美元計價、期貨基準”的格局,中國缺乏定價權,無形中增添了能源安全壓力。

  近年來在“雙碳”理念號召下,各國努力改善能源結構,降低對煤電的依賴度,加大風電、太陽能領域的投資,但新能源發(fā)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特征,在當前儲能技術水平的背景下,難以成為支柱性能源來源,因此傳統(tǒng)能源必須維持足夠冗余,以備“補位”之需。

  去年10月,歐洲遭遇一輪能源危機,天然氣期貨價格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中國東北也曾拉閘限電。

  也因此,在新舊能源的替代過程中需要預留供給彈性,保證傳統(tǒng)能源可以逐步有序退出,若以行政方式“一刀切”往往過猶不及,造成“低碳陣痛”。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