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大公園 > 正文

?君子玉言/香港打開大海的方式\小 杳

2024-04-24 04:02:54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香港“南極”蒲臺島。\作者供圖

  春暖花開的時候,情不自禁想起那些年在香港面朝大海的日子。

  香港說是一個三面環(huán)海的島嶼城市,其實只有九龍半島與新界這塊與陸地相連,港島和大嶼山則是坐落于汪洋中的兩個大島,此外還有二百六十多座小島嶼。所以,走在街上,無論低頭抬頭平視,總不免與大海四眸相對,你就是目不斜視,大海也會閃進你的雙目余光。

  香港樓宇的設計也很巧妙,幾乎住在港島任何一處,總有一角一隙一線可望到海面。跑馬地、灣仔二十幾層的公寓,不算高,并且淹沒在叢叢樓林中,但登上樓頂平臺,大海就在不遠處向你眨眼了。至于上環(huán)、西環(huán),因商業(yè)區(qū)相對疏朗,從半山居高而望,海面成片成片映入眼簾。我的office則一整扇窗都對著大海,于我而言,一年四季天天面朝大海,眺望夕陽落日,沒有春暖花開的時候,海景成了治癒系“扛把子”。

  在香港,面朝大海的打開方式是啥樣呢?

  前文說了,在香港,看海是件很容易的事。比如在港島,若是返工放工步行,走半山要上上下下臺階,略辛苦;走鬧市,沿街大大小小的店舖,費銀包;走海傍步道是個好選項,走著路順便就把??戳?。從西環(huán)堅尼地城開始,沿海邊一路向東,是一條政府有意打造的海濱長廊,路平坦、風涼爽,店舖不多,鍛煉看海省錢三者兼顧,甚好。依次走過中山公園、港澳碼頭、中環(huán)碼頭、添馬公園,過會展、灣仔、銅鑼灣避風塘直至北角、鲗魚涌。一邊是海,一邊是市區(qū);一邊是清爽海風、一邊是喧鬧市聲。一路上有休憩場所、廊橋草坪雕塑,有慢跑徑,可行可停,可坐可臥。這一條看海線,都市味較濃。

  若要有儀式感地看海,登個山、坐個船、奔赴某個離島,既莊重又誠意滿滿,必有一番好景致回報。那樣的看海不像維港沿線這樣呈線狀,而是點狀、塊狀。

  從陸地看海,登上港島堅尼地城一號巴士終點的西高山,西望大嶼山、交椅洲海峽,北眺昂船洲和汀九大橋,這里是看落日的絕佳地。從港島中部的灣仔峽道或黃泥涌道,翻越太平山進入南區(qū),則朝陽與觀海兼得,冬季最舒服。南區(qū)的香港仔是個避風塘,岸邊高樓大廈、海上漁船點點,漁船可由此駛向更遠更深更闊的南中國海。這里還有港島最大的海鮮批發(fā)市場。這片海,味蕾、饕餮共用,海鷗也更多。

  同在南區(qū)的赤柱則一派南歐風情,café、街頭藝人、雪糕車、木棧道都散發(fā)著慵懶悠閒的氣質(zhì)。赤柱是我最喜歡的看海地之一。某個周日下午,靈機一動,招手搭上小巴直奔赤柱,喝杯扎啤吃個甜品,坐在礁石上把晚霞看得散去才回。也曾從大哥家吃完鹵面、榴梿,散步到赤柱,沿木棧道走到山后公園。

  港島東南角的石澳也是值得推崇的打卡地。五彩房子、大浪灣沙灘,小鎮(zhèn)風情優(yōu)雅浪漫。如果不怕辛苦,可再探一探鶴咀自然保護區(qū)。從愛秩序街坐九號巴士到終點,再步行半小時,礁石巖洞、拍岸巨浪,看似驚心,實則無險。由此望去,海天一色,滄海茫茫,視野之內(nèi)無島無陸,令人遐想聯(lián)翩。

  從港島出發(fā)乘船,東西南北方向皆可觀海。由中環(huán)碼頭擇一班船,去南區(qū)的南丫島、長洲,是一條熱線,港人游人都樂于舉家前往;往西去大嶼山的愉景灣、坪洲、梅窩,二三十分鐘船程,都市感、漁村味互不違和。若從北角碼頭出發(fā),有街渡東行可至東龍洲,這個小島與鯉魚門隔海相望,人們常常攜帳篷來此地露營。這里有燈塔、有古石刻,有懸崖、有山,小小島嶼,卻是好看好玩。

  從香港仔或赤柱碼頭乘船,可南行至蒲臺島,其形遠望猶如浮臺,因之得名。這里是整個香港區(qū)域最南端的島嶼了,人稱“香港的南極”。島上怪石處處,嶙峋如筍,人們根據(jù)怪石的形狀命名為僧人石、靈龜石、佛手巖。蒲臺島也有兩組石刻,一組形似動物和魚,另一組則是螺紋圖騰,據(jù)考迄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島上還有一座古宅巫氏,如今古宅荒廢,族人去向不明,留下不少傳說。

  站在蒲臺島最南端的礁石上,此時已經(jīng)不僅面朝大海,并且是四面環(huán)海。登高望遠,可滿足你對大海的所有想像。

  若不惜體力舟車交替去新界的西貢方向,塔門島、半月灣、橋咀洲、荔枝莊、深涌、東壩、海下灣……雖千山萬水迢迢,但天藍海清,麗日淡云,可謂觀海極致。

  那些年,曾在大哥位于港澳碼頭附近的公司喝茶看海,曾在阿棟銅鑼灣的寫字樓聊天看海,也曾在辦公室憑窗猜夕陽,相約著跑到貨柜碼頭拍晚霞……如今,那片大海想必詩畫依然,觀海人已分散天涯。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