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書海漫游 > 正文

?中國文化的“十萬個為什么”\谷中風

2021-10-25 04:26:29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趙運濤著《符號里的中國》,中華書局,二○二一年。

  ──讀《符號里的中國》

  文化無所不在,又如世界的密碼。有些是明碼,一望而知;有些是暗碼,需經(jīng)過轉(zhuǎn)換方能洞悉其意。因此,手握“密碼本”,方能對文化有準確的理解。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密碼系統(tǒng)也格外豐富、復雜。

  《符號里的中國》所給讀者的,正是中華文化的“密碼本”。作者沿著古人博物觀念的傳統(tǒng),借用符號學的理論和方法,解碼傳統(tǒng)文化符號進行,在對符號的源流考辨和意義探究中,展現(xiàn)了文化中國的獨特氣質(zhì)。

  從生活中的現(xiàn)象說起,抽絲剝繭地進入文化的深處,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全書分為“祥.瑞”“守.護”“神.圣”和“人.文”四輯,絕大多數(shù)內(nèi)容都聯(lián)系到當下的日常生活。比如,二○二○年春天,為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武漢建起了兩所醫(yī)院,分別命名為“雷神山”“火神山”。這兩個名字有什么講究?書中揭開了謎底。

  找到生活里的文化密碼

  在傳統(tǒng)文化中,雷神、火神都具備克制瘟疫的功能。宋元時期的道教文獻中描述雷公,“貼面掃妖氛,狼牙啖疫瘟”,而“火神的符號是火,火克金。按照中醫(yī)陰陽五行理論,人的肺部屬于金。”因此,兩座醫(yī)院的命名寄托了人們戰(zhàn)勝疫情的愿望和決心。無獨有偶,中國探索火星的火星車被命名為“祝融號”,而“祝融”正是中國本土信仰中最早也最有名的火神?!蹲髠鳌分芯陀小盎鹫蛔H凇钡挠涊d。派“火神”前往火星,可謂相得益彰。

  再如,人們走進商號、飯店,常會看到店主用水池或魚缸養(yǎng)金魚。這又是什么寓意?答案是“金玉滿堂”。“金魚”者,“金玉”也,用當下的網(wǎng)絡語言來說,這是一個絕妙的“諧音?!薄W髡邔⑵浞Q為傳統(tǒng)的吉祥文化,并指出,吉祥文化起源古老,從漢代開始進入到從文字轉(zhuǎn)化為圖像的時期?!皞鹘y(tǒng)動植物組合形成的吉祥圖式,往往借助比擬、借喻、雙關(guān)、象征、諧音等表達方式,形成特定的吉祥語”,制造“畫”中藏“話”的效果。明了此節(jié),就可以用這套“語法規(guī)則”在生活中讀懂很多類似的例子:猴子騎在馬上,寓意“馬上封侯”;白頭翁和牡丹花組合成“白頭富貴”,換成公雞和牡丹搭檔就成了“功名富貴”;喜鵲落在梅花上是“喜上眉梢”,落在梧桐上是“同喜”,和豹子在一起又成了“報喜”。

  此外,書中還對春節(jié)、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陽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行了歷史溯源和文化解讀,回答了掃墓祭祖的習俗如何轉(zhuǎn)移到清明節(jié)、牛郎織女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如何重疊融合,以及月宮里的蟾蜍、玉兔、嫦娥、吳剛是咋湊到一起的等問題。這些故事流傳日久,似乎“古書上就這么寫的”,“沒什么道理可講”,讀了《符號里的中國》才發(fā)現(xiàn),中國文化隱藏著“十萬個為什么”。做個有心人,細細探究,不但樂趣無窮,而且能增強“目力”,把自己的文化看得更清楚、更透徹。

  有趣的無“錯”不成文

  從作者“自序”中可知,《符號里的中國》大概脫胎于他在大學開設(shè)的“傳統(tǒng)文化中的博物學”課程。全書文辭通俗且不乏詼諧,但征引極為廣博,從古代典籍到地方史志、文學作品,從文章到圖像、器皿,無所不包。比如,為了說明葫蘆的文化內(nèi)涵,作者從《論語.陽貨》里孔子“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的感嘆,寫到《莊子.逍遙游》對“大瓠”的描述;從介紹聞一多考證伏羲女蝸是葫蘆的化身,寫到西晉《博物志》、東晉《拾遺記》里對葫蘆神奇之處的記述;又從《后漢書》中懸壺濟世的費長房,寫到《西游記》里太上老君裝金丹的葫蘆、《封神演義》里陸壓道人的紅葫蘆,以及動畫片《葫蘆兄弟》,勾勒出葫蘆在中國文化里的旅行史,又像是把一部中國文化史裝進了葫蘆里。讀來叫人欲罷不能。當然,書中精美而豐富的插圖,更為內(nèi)容增色不少。

  更有意思的是,在博物觀念的指引下,文化符號被置于一個歷史的、開放的語境中進行考察,從而發(fā)現(xiàn)其在流變過程中,因為“錯訛”與“錯位”而發(fā)生的有趣演化。比如,老子從先秦道家創(chuàng)始人變成了道教的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本屬各自的神話體系,卻被錯點鴛鴦譜而成了一對夫妻;齊天大圣孫悟空既有印度的哈奴曼影子,又和淮水的怪獸無支祁脫不了干系,或許是“進口猴”與“本土猴”的組合;觀音菩薩來到中國后,不但由男相變?yōu)榕啵錾硪渤闪烁哔F的妙善公主……凡此種種,《符號里的中國》不但告訴你,這些都是“搞錯啦”,而且還揭示出,在文化演變的意義上,所有的“錯”都有其深厚的歷史和心理基礎(chǔ)。在一定意義上,正因其“錯”,故而長久。這不由得令人感嘆:真是無“錯”不成文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