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書海漫游 > 正文

?筆耕不輟/接續(xù)600年 再寫文物南遷史

2021-10-18 04:26:31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biāo)準(zhǔn)
分享

  圖:祝勇透露下一部作品寫國寶南遷。圖為他與故宮博物院第二任院長馬衡之孫馬思猛(右)合影。馬衡曾于戰(zhàn)亂中主持故宮文物南遷。\孫佳妮攝

  仔細(xì)梳理下來,祝勇之前的寫作剛好停留在一九二五年故宮博物院建立。祝勇向大公報記者透露,自己下一部作品將書寫從一九二五至六五年間的“故宮史”。

  一九三三年元旦日軍攻陷山海關(guān),北平危在旦夕,故宮國寶也開始了漫漫南遷路。其間幾乎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直至一九五○至五八年,南遷文物才分批運(yùn)回北京。當(dāng)然,還有一小部分去了臺灣。但最初,臺灣并沒有合適的地方安放這些至寶。直到一九六五年入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些寶貝才一時安定了下來。

  “三十二年的遷徙之路,最終寶分兩處,這些都是兩岸同根同源,同屬一個中國的見證?!弊S抡f,自己正在打磨這部作品的書稿,很快這部作品也可以與讀者見面。“再之后,我想重新回歸到‘故宮古物’上,詳細(xì)梳理文物、藝術(shù)、文明之間的關(guān)系與脈絡(luò)。”

  祝勇曾在《莊嚴(yán)先生與故宮文物南遷》一文中寫到:“他們(護(hù)送國寶南遷的故宮同仁)從長城腳下的北京城出發(fā),過黃河,過長江,又溯長江而上,到岷江,到云貴。他們從江河到江河,從平原(華北平原)又到平原(成都平原),十年八載,千里萬里,他們的生命力,并沒有在道途中有所減損,而是仿佛得到了山河大地、歷史文明的滋養(yǎng),使筋骨血肉變得愈發(fā)堅(jiān)韌茁壯。”

  祝勇說,他們運(yùn)載的那些古物,沉沉地壓在他們心底,給了他們信心,讓他們的內(nèi)心變得沉實(shí)安穩(wěn)。他們衣履簡陋,捉襟見肘,表情里卻蘊(yùn)藏著無限的驕傲。他們知道,這樣一個創(chuàng)造出燦爛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被打敗的。

點(diǎn)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