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書海漫游 > 正文

?“她是我在疫情採訪上的老師”

2021-02-01 04:23:18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第76天》舉行線上發(fā)布會,熊育群(上排左二)與李敬澤(上排左一)、曾光(下排右一)、瞿昭暉(下排左二)等連線。

  武漢金銀潭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護士長瞿昭暉是《第76天》裏著墨比較多的一位抗疫代表。她最早參與患者救治,直到武漢病人“清零”,有120天沒有回家,是堅持時間最長的醫(yī)護工作者,幾乎每天在重癥“紅區(qū)”工作4至6個小時。熊育群說,特別感謝瞿昭暉,“她是我在疫情採訪上的老師”。

  “醫(yī)學上寫到如何救人,我也是一竅不通。她非常耐心地教我,把ECMO(人工心肺機)、CRRT(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呼吸機如何操作等救治過程說得非常詳細,我甚至於感覺到自己就在現(xiàn)場。我明白了,也學會了,寫起來就能夠把病人救治的內容寫活。”熊育群表示。

  瞿昭暉拿到《第76天》后,讀到關於自己的章節(jié)當時就哭了。她說,很多事情彷彿又從頭過了一遍,在抗疫一線120天,沒有時間考慮其他事情,不管能不能成英雄,但不能成為逃兵。她也感謝熊育群以細膩而溫暖的筆墨,幫她記下了這段歷史。

  湖北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呼吸與重癥醫(yī)學科主任張繼先是湖北“疫情上報第一人”,她最早收治的病人是一對夫妻,治愈后拒絕任何採訪。熊育群獲悉他們家的住址后,買了水果和鮮花,直接上門看望。以前來人都是穿防護服,鄰居看到了害怕。熊育群只戴了口罩,敲開房門說明來意,夫妻倆十分熱情地接待了他,話匣子一打開便滔滔不絕。

  熊育群告訴大公報記者,武漢採訪后他和眾多受訪者的互動交流一直在持續(xù),也已經(jīng)和許多採訪對象成為了好朋友。

  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李敬澤對熊育群說,等到武漢解封一周年,在“第76天”的一年后,期待他能夠帶著《第76天》回到武漢,把這本書帶給武漢的讀者。

點擊排行